索引号 |
发文机关 |
||
发文字号 |
发布日期 |
2015-05-25 17:05 |
|
公开方式 |
主动公开 |
有效性 |
长期有效 |
遭遇山洪泥石流如何逃生?
遭遇山洪泥石流如何逃生?
炎炎夏日,清凉秀美的山区,是很多人消暑度假的好去处。可您知道吗?在多雨时节,特别是每年的7—8月,那些有山有水有清凉的避暑胜地,可能正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。掌握正确的避险和自救知识,抢在灾害来临前逃生,至关重要!在这里,我们整理了您应该掌握的自救逃生本领,供您学习参考,防灾患于未然。
正视灾害 认识规律
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,具有季节性和突发性,多发时段是每年的4—9月,尤其是6—8月。这段时间降雨集中,在山高、坡陡、谷深、河床纵坡降大的地区,易于水流汇集,如果地质条件恶劣、风化严重,则土体遇水易软化、崩塌。山洪水量集中,流速快,冲刷破坏力强,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,常造成局部性洪灾。
泥石流多发生在每年秋夏季节,一般发生在山区坡面或沟谷中,是由暴雨、冰雪融化等水资源激发,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。泥石流发生突然,来势凶猛,时常与崩塌、滑坡、山洪联合致灾,破坏作用极强,往往比单一的滑坡、崩塌、洪水危害程度更大。我国西藏东南部、横断山区、滇西及滇东北、四川山区为泥石流频发区;天山、祁连山、昆仑山前山地带,秦岭、太行山区、北京西山、辽西山地和吉林长白山地区都有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。
灾害发生 逃生为重
如何转移?
汛期,居住在危险区的村民要提前做好安全转移准备,整理好必需物品,如手电筒、手提箱、背包等;接到预警信号后,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沿预先制定好的撤退路线,按“先人员、后财产,先老幼病残、后一般人员”的原则迅速有序转移。
如何自救?
山洪:当山洪暴发时,居民一定要保持冷静,不要留恋财物,要听从指挥,迅速撤离危险区,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转移;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,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;不要轻易涉水过河;被困时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,或发出求救信号,寻求救援。
泥石流:如果是在沟谷内劳动,一旦遭遇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高处,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、停留。发现泥石流袭来时,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,要向两边的山坡爬;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;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,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,积极寻求救援。
深夜脱险
根据深夜凌晨突发山洪、泥石流造成死伤惨重的历史教训,凡是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、峡谷、溪岸的居民,每遇连降大暴雨时,必须保持高度警惕,特别是晚上,如有异常,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,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。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抢救财物而耽误避险时机,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。
施展救助
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。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,应立即清除口、鼻、喉咙内的泥土及痰、血等,排除体内的污水。对昏迷的伤员,应使其平卧,头后仰,将舌头牵出,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,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、包扎、固定等方法处理,然后转送急救站。
山洪、泥石流暴发前有哪些预兆?
●在山体附近坡面有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。
●在降雨达到最大时,上游的降水激烈,泥沙灾害显著,溪沟出现异常洪水。
●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,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,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。
●上游河道发生堵塞,溪沟内水位急剧减少。
●由于上游发生崩塌,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。
●在流水突然增大时,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、风雨、雷电、爆破的声音,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。
●上游发生山崩,有异常臭味出现。
●有树木的断裂声。
●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,动物已有异常的行动,例如,猫的大声嘶叫等。
如何识别泥石流?
一看,河(沟)床中正常流水带有树枝,突然断流或流量突然增大,并夹有较多的柴草、树木,可确认河(沟)上游已形成泥石流;
二听,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,哪怕极微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。另外,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,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。
山洪灾害发生时,应熟悉哪些当地情况?
●危险区、安全区划分。
●转移、撤退路线。
●安置地点。
●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。
●预警信号。
山洪来临时如何预警?
●一旦山洪暴发,监测责任人和第一发现人,立即采取鸣锣、口哨、手摇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了解的信号,迅速预警。
●村组负责人在接到预警信号后,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等手段向全体村民预警,居民应互帮互助,相互告警,及时转移。
●遭遇灾害的村(组)、个人应采用手机、电话等方式迅速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。
●居民在任何地点发现有滑坡迹象,应立即向周围人群发出预警信号;发现公路、桥梁等地有危险异常迹象,还应做出简单的警戒线,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,以便及时处理。
炎炎夏日,清凉秀美的山区,是很多人消暑度假的好去处。可您知道吗?在多雨时节,特别是每年的7—8月,那些有山有水有清凉的避暑胜地,可能正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。掌握正确的避险和自救知识,抢在灾害来临前逃生,至关重要!在这里,我们整理了您应该掌握的自救逃生本领,供您学习参考,防灾患于未然。
正视灾害 认识规律
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,具有季节性和突发性,多发时段是每年的4—9月,尤其是6—8月。这段时间降雨集中,在山高、坡陡、谷深、河床纵坡降大的地区,易于水流汇集,如果地质条件恶劣、风化严重,则土体遇水易软化、崩塌。山洪水量集中,流速快,冲刷破坏力强,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,常造成局部性洪灾。
泥石流多发生在每年秋夏季节,一般发生在山区坡面或沟谷中,是由暴雨、冰雪融化等水资源激发,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。泥石流发生突然,来势凶猛,时常与崩塌、滑坡、山洪联合致灾,破坏作用极强,往往比单一的滑坡、崩塌、洪水危害程度更大。我国西藏东南部、横断山区、滇西及滇东北、四川山区为泥石流频发区;天山、祁连山、昆仑山前山地带,秦岭、太行山区、北京西山、辽西山地和吉林长白山地区都有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。
灾害发生 逃生为重
如何转移?
汛期,居住在危险区的村民要提前做好安全转移准备,整理好必需物品,如手电筒、手提箱、背包等;接到预警信号后,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沿预先制定好的撤退路线,按“先人员、后财产,先老幼病残、后一般人员”的原则迅速有序转移。
如何自救?
山洪:当山洪暴发时,居民一定要保持冷静,不要留恋财物,要听从指挥,迅速撤离危险区,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转移;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,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;不要轻易涉水过河;被困时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,或发出求救信号,寻求救援。
泥石流:如果是在沟谷内劳动,一旦遭遇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高处,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、停留。发现泥石流袭来时,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,要向两边的山坡爬;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;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,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,积极寻求救援。
深夜脱险
根据深夜凌晨突发山洪、泥石流造成死伤惨重的历史教训,凡是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、峡谷、溪岸的居民,每遇连降大暴雨时,必须保持高度警惕,特别是晚上,如有异常,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,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。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抢救财物而耽误避险时机,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。
施展救助
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。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,应立即清除口、鼻、喉咙内的泥土及痰、血等,排除体内的污水。对昏迷的伤员,应使其平卧,头后仰,将舌头牵出,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,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、包扎、固定等方法处理,然后转送急救站。
山洪、泥石流暴发前有哪些预兆?
●在山体附近坡面有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。
●在降雨达到最大时,上游的降水激烈,泥沙灾害显著,溪沟出现异常洪水。
●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,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,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。
●上游河道发生堵塞,溪沟内水位急剧减少。
●由于上游发生崩塌,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。
●在流水突然增大时,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、风雨、雷电、爆破的声音,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。
●上游发生山崩,有异常臭味出现。
●有树木的断裂声。
●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,动物已有异常的行动,例如,猫的大声嘶叫等。
如何识别泥石流?
一看,河(沟)床中正常流水带有树枝,突然断流或流量突然增大,并夹有较多的柴草、树木,可确认河(沟)上游已形成泥石流;
二听,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,哪怕极微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。另外,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,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。
山洪灾害发生时,应熟悉哪些当地情况?
●危险区、安全区划分。
●转移、撤退路线。
●安置地点。
●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。
●预警信号。
山洪来临时如何预警?
●一旦山洪暴发,监测责任人和第一发现人,立即采取鸣锣、口哨、手摇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了解的信号,迅速预警。
●村组负责人在接到预警信号后,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等手段向全体村民预警,居民应互帮互助,相互告警,及时转移。
●遭遇灾害的村(组)、个人应采用手机、电话等方式迅速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。
●居民在任何地点发现有滑坡迹象,应立即向周围人群发出预警信号;发现公路、桥梁等地有危险异常迹象,还应做出简单的警戒线,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,以便及时处理。